文以载道,文道结合

来源:陕西有色金属技工学校

发布时间:2021-11-15 10:58:11

阅读:1993人浏览

摘要:

我国传统教育理念“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要求将人的知识培养与人格的完美相互结合,这强调了人的精神完美的要求。所以,技工教育不仅要培养个体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从人性发展的高度来培养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

      我国传统教育理念“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要求将人的知识培养与人格的完美相互结合,这强调了人的精神完美的要求。所以,技工教育不仅要培养个体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从人性发展的高度来培养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工匠精神教育必将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较之于技校其他途径的工匠精神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教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在最佳的时机,最佳的场合,以最佳的方式将工匠精神与技能教育进行融合,使技校育“社会人”的教育目标得到高度实现。如果仅把工匠精神教育停留在《工匠精神》读本学习和课堂理论讲授上,而与专业课程相脱节,那么工匠精神教育只能是口上谈兵,后果必将是知行脱节。而为了将工匠精神更好地融入到专业课教学当中,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以工匠型教师带动学生工匠精神养成  

      教师具备工匠精神是技工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精神源泉。韩愈的《师说》曰: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说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而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不只是简单的知识搬运工,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传道”,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落实到技术工人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符合岗位、企业、行业要求的精神品质。而这一点契合到现在的技工教育就是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工匠精神素养,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形成身心的双重影响,这是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前提和基础。

      俗话说:“打铁先需自身硬”。做为技工学校的老师,在专业能力过硬的前提下,也应从工匠精神是否养成层面来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真正能为大国崛起培养合格人才的工匠型教师。只有教师身体力行、精益求精,在一言一行、一钻一磨、一焊一接中做表率,领好头,在技艺传承中,用自己的工匠精神影响学生,学生才能在理论学习、技能效仿中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学生在技术的初始训练中就高标准、严要求,这样学生更容易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而老师的培养,是从技能和精神两个层面双管齐下,老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会无声润心,对学生身心形成深远的影响,使学生从选择专业、接触老师之初就明白:技能不仅是做出器物,更是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追求,最终将学生塑造成一个有“工匠魂”的技术人才。 

      二、在实训中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

      国家相关文件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职业院校要紧紧依靠行业,进一步扩展和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国家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大力发展校企合作,这对于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实践证明,职业素养的养成一定离不开职业活动的开展,所以为了更好地培育在校学生的工匠精神,要更加紧密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学校成为企业生产的真正前沿阵地。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初,就体悟所选专业和实际生产的立身要求。对于没有条件进入工厂进行现场教学的学校,可以在校搭建工作平台,通过模拟车间、模拟工厂提供给学生一个仿真的工作环境,反复多次地进行岗位练习,并以上岗的各项制度和考核目标严格进行角色模拟,形成“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职业环境,使学生提前进入到工作的角色当中,以便日后校企无缝对接,便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职业活动中。  

      三、在教学中多渠道、多途径唤醒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通过案例,相互探讨,追问实际生产中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在深入认知中唤醒学生的精神共鸣。在传统的理论教授中,很多老师照本宣科,就书本讲书本,将本就枯燥的理论知识更是讲“死”了。课堂上呈现的结果就是,老师讲的没意思,学生听的没兴趣,精神游离于课堂之外,导致老师缺乏成就感,就像是站在舞台表演而无人观赏的演员一样。所以,如何增强课堂趣味性,唤醒学生的精神共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的大脑动起来,应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有许许多多鲜活、生动、引人深思的经典案例和故事,而老师在讲课时,以与知识点相关的经典案例导入,定能事半而功倍,学生在一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到课堂理论知识当中。在案例探讨中,老师适时点拨、恰当发问,让学生进行角色替换,自发而问:如果我在工作中遇到这一问题,又会如何做呢?在自问中自发探索进而求知,从掌握技术的浅层表现到灵魂深处真正体悟工匠精神的力量。在案例启发中,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情况来思考和回答,感悟工匠精神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是打开心门,工匠精神内化的开端。

      (二)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工匠精神在枯燥乏味的专业讲授中焕发生机。专业课程教授中,比如淬火相关理论的讲授,如何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中感知这一过程的工匠行动,我想无须多言,只要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淬火过程的演示,即可使学生多感观感知生产劳动过程,更加直观认识生产工艺及流程,明白出色完成工作任务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实践和精益求精追求中。

      (三)企业导师进课堂。技工教育最终输出口是企业,企业的实际要求就是学校教育的标准。所以,为了更好地和企业对接,使我们的学生更符合企业的要求,可以利用工学结合的优势,请企业师傅们进校与班结对,进行有效的“传金送宝”让学生零距离感受精益求精、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激励和感召学生确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树立端正的职业态度和努力提高职业技能的决心。

      四、将创新与服务意识培养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主抓手

      古往今来,工匠精神的传承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不断探索、完善和创新的过程,因此在技工教育中,应该将“创新基因”一点点植入学生的精神追求中,使创新成为学生生产劳动的习惯和自觉追求。同时,新时代的工匠是富有市场意识和国际视野的新生产力,因此,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更要有能够站在客户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服务的自觉意识,这一意识能促使学生进行更有效地市场创新。所以在技工教育中,培育学生实操技能的同时还应对学生的创新和服务意识同步培育,使学生整体素质更加符合新时代的生产和市场要求。

      技工学校“工匠精神”的渗透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数代人共同的努力和不懈奋斗。但“工匠精神”的回归,使我们技工教育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我们肩负了更加重大的社会责任。我们应在其位,谋其职,扛大旗,树风范,在新世纪技工教育发展的大潮中全力以赴,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人,让中国制造成为做工精细、质量可靠的代名词,为制造强国的崛起、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

姓名:

电话:

年龄:

15

16

17

18

19

20

15岁以下

20岁以上

性别:

学历:

初中

高中

中职

其他

地址:

专业:

备注:

招生之家教育帮你择校调剂 《隐私保障》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2022006683号-1

(C)Copyright 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 Reserved